新闻中心news

从手表说起

2024-08-25 12:36:1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沈致远

  瑞士多能工巧匠,以精工细作制造钟表著称于世,瑞士表执牛耳数百年,历久而不衰。

  风云突变!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,瑞士机械表遇到对手——石英表。以特种方式切割的石英晶体,所产生的振动频率非常稳定,石英表的准确度超过最准确的机械表。

  祸不单行!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借助于数码技术,瑞士机械表的对手如虎添翼,电子表不仅能更准确地计时,并具有多种功能。爱好时尚的青年趋之若鹜。十几年前,美国年轻白领人士几乎人手一表,大多是黑色塑料表带和液晶表面的电子表。传统瑞士表面临存亡续绝之空前危机。瑞士的能工巧匠们临危不惧知难而进,在计时机械、显示方式和表型设计等方面精益求精,不断推出新款式,为瑞士名表注入新生命。

  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如今瑞士表不仅渡过难关,夺回了失去的市场;而且更上层楼,使传统的机械手表出现前所未见之流行趋势。许多名牌厂商推出“敞开式”表型,将部分甚至全部表面敞开,裸露出表芯之游丝、摆轮、宝石轴承和传动齿轮等,使机械表之“内脏”一览无余。以此发出自豪之无声表白:“我们就是以机械表为荣! ”售价节节高升,每只动辄数千以至数万美元。瑞士机械表在中高端市场具有强大优势。

  瑞士表出乎意外的强劲复苏,引起我的思考。

  就事论事,瑞士表之东山再起并非基于其计时功能,而是作为一种身份和个人风格的表征:什么样的人戴什么样的表。事实上,中高端的手表是在首饰店出售。高端的手表以黄金白金钻石等制成,其结构精巧尤胜首饰,使人爱不释手。 “敞开式”机械表的优点在于其质感和动感,游丝、摆轮、齿轮都在和谐地运动,历历在目,赏心抒怀,这是电子表无法比拟的。瑞士的能工巧匠们扬长避短,将其优势充分发挥而反败为胜后来居上。

  瑞士表之复苏还有其更深层含义。

  传统书籍报刊业者正面临类似当年瑞士表所面临之挑战。网络和其他电子媒体之兴起,对书籍报刊形成巨大冲击,青年们爱好时尚趋之若鹜,形成一股潮流。美国的小型书店纷纷倒闭,所剩无几;仅存的两家全国性大型连锁书店,一家已宣告破产,另一家也岌岌可危。一些报纸和期刊的日子也越来越艰难。传统从业者正面临存亡续绝之空前危机。

  危机可以变为转机,关键在于知己知彼,应对有方。电子媒体的优点是“大”,信息容量非常巨大,几张硬盘就能录下整个图书馆的全部藏书。另一个优点是“快”,信息以每秒三十万公里速度传播,无远弗届转瞬可达。这些方面是传统书籍报刊无法与之竞争的。但并不等于束手无策,传统从业者可以借鉴瑞士表之扬长避短经验而反败为胜。

  电子媒体巨大信息量是其优点,网络四通八达遍及全球,人们随时可以上网发表意见,五花八门瞬息万变,令人目不暇给。但大有大的难处:现代人不患信息少而患其过多,浸沉在浩若烟海之信息洪流中,茫然若失不知何所适从。这就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机会,比“大”比“快”不行,何不与之比“精”比“久”?

  “精”就是讲究质量,在书籍报刊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。美国一些出版社开始注重书的质量和美观,纷纷采用硬面精装、典雅外套、彩色插图……一位从业者说:“图方便者奔向电子书……我们面向希望拥有价值和珍藏者”。初见成效!一本名为《1Q48》的书已卖出95000册精装版,超过其电子版三倍以上。美国最著名的 《纽约时报》不久前进行改版,将原来的《每周新闻提要》改为《星期日评论》,发表名家及新锐的文章,观点鲜明切中时弊,颇受读者欢迎。英国最著名的《经济学人》周刊进行改版,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精益求精,发行量超过百万份。事实证明:事在人为,传统媒体来日方长,大有可为。

最时尚的高级腕表_尚品频道_新浪网

  语云: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”。文化之魅力在于历久而弥新,精才能持久,滥则过早凋零。唐诗三百首历千年而不衰,学童仍朗朗上口,即为正面显例。反例请看乾隆皇帝,这位多产诗人做诗逾万,到处御笔亲题,如今谁还记得一首?这方面传统媒体有其优势:如能做到“精”,就能达到“久”。一举两得,何乐而不为?

  文人学者著书立说,希望能传世;爱好读书者希望能拥有一架书,一卷在手,看得见摸得着翻得开合得拢,令人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质感。电子媒体也能做到 “藏之名山传之后世”,却缺乏这种质感。就好比“敞开式”机械表能给人质感和动感,而电子表办不到。或曰:“这是老皇历,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可不这样想。 ”且慢!像瑞士表那样等十年再下结论好吗?

  请别误会,我并无贬低电子产品的意思。我只是想说明:瑞士表和电子表,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体,各有其长各得其所,取长补短互济互惠。

  总之,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多种多样。手表也好,书籍报刊也好,若能因势利导适应人们的需求,就能与时俱进历久不衰。

搜索